Debit是進錢 & Credit是出錢
我常聽到一些年輕的朋友總會問,LCCI 和 ACCA 難考嗎?會計難讀嗎?對會計有一種無形的恐懼,雖然也是羅馬數字,卻不是普通人看得懂的數字。其實,只要你掌握以下的邏輯,會計其實非常簡單,而且不管任何情況你的賬目肯定會平衡 (Tally)。
首先,從最基本的開始,我們常聽說會計就是Debit 和Credit. 有Debit就一定有Credit。那麼到底 Debit 和Credit 各代表什麼?為什麼資產負債表一定是平衡的?

Debit是進錢 & Credit是出錢 ?
普遍上我們都認為Debit是進錢 & Credit是出錢,然而這並不完全正確。更正確來說, 在一個T-Ledger, 左邊代表 Debit, 右邊代表Credit,進或出就要看那個Account 帳戶的性質。
Huh?怎麼聽起來那麼複雜呢?不是說很簡單的嗎?
接著,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中學會計老師教了我們的一套方程式,只要明白了,任何一筆 Transactions 你都可以輕鬆知道它的複試記賬。
我的會計秘密小貼士:
T-Ledger – Asset/ Expense

T-Ledger – Liability/ Equity/ Income

| Assets Expenses 加減; Liabilities Equity Income 減加。
熟記這個口訣,對接下來的Double Entry都很有幫助哦!
當記住這個口訣後,只要懂得分辨是屬於哪個帳戶性質 (Account Category), 就馬上懂得分辨進賬時是Debit 還是 Credit。
主要的五大帳戶類型:
- Income 收入
- Expense 支出
- Asset 資產
- Liability 負債
- Equity 所有者權益
接下來我們來看幾個例子,實際操作如何運用這個口訣:
1.TCS Business Solutions用現金購買文具 RM 50。
在這個情況下,我們要進賬的 Account是文具(Stationery)和現金 (Petty Cash)。接下來我們要分辨這兩個accounts是屬於哪一個category.
文具(Stationery) – 公司的開銷,所以是 Expenses
現金(Petty Cash) – 公司擁有的現錢就是公司的資產,所以是 Assets
那麼這兩個accounts 都屬於加減。 T-account 如下:
文具 Stationery

公司購買文具,所以公司的文具會增加,那麼加就是debit。
現金 Petty Cash

使用現金購買文具,因此現金會減少,減是在credit。
在Journal Entry 就是 :

2. TCS Business Solutions 跟供應商購買RM1000的貨物,賬期60天。
在這裡,我們不使用現金買貨,因此涉及了Account Payable應付賬款。
存貨 Inventory是公司的資產 (Asset) – 加減
應付賬款 Account Payable是公司的負債 (Liability) – 減加
存貨 Inventory

應付賬款 Account Payable

公司購買貨物,因此存貨Inventory 會增加,但是同時應付賬款也是增加,然而應用我們之前討論的方程式,應付賬款增加其實是記錄在credit, 那麼最後資產負債表 (Balance Sheet) 才會平衡。

在這個例子就很清楚明了為什麼一開始我們說debit是進/加,credit是出/減並不完全正確了吧?
以後就別再記Debit是進錢 & Credit是出錢,而應改成 Assets Expenses Purchase 加減; Liabilities Equity Sales 減加
有Debit就一定有Credit (資產負債表一定平衡)
資產負債表 (Balance Sheet) 是體現一間公司或企業在某一定的日期所擁有的全部資產(Assets),負債 (Liabilities)和所有者權益 (Equities) 情況的報表。
在資產負債表中,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個固定方程式:
| 資產ASSET = 負債LIABILITY + 所有者權益EQUITY。
簡單來說就是得到的同時就會失去。看回之前的例子1,公司買入存貨 (Asset) +1000, 賬期60天應付賬款 (Liability) +1000, 資產負債表平衡。當公司付賬時,銀行現款 (Asset) -1000, 應付賬款 (Liability) -1000, 再一次平衡。售賣貨物 1200,這時存貨 (Asset) -1000, 應收賬款 (Asset) +1200, 盈利Profit (Equity) +200, 還是平衡。
| 延申閱讀:會計零基礎也可以懂 收益表 INCOME STATEMENT (PROFIT & LOSS)
每一個人在分析和解讀一個Transaction的方式或許會有小小的不同,但是縱觀而言都是建立在同樣的基礎上。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剛接觸會計,對會計還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們。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疑問,歡迎留言分享,我們一起學習。
【免費支持】 如果你幫我拍手5下,我有機會得到內容創作的酬勞。
Leave a Reply